理论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习研究 >> 理论研究
陛下卖官,钱入私门
来源:检察日报   发布于:2014/12/10 9:42:02   点击:

建立西晋王朝的司马氏家族是世家大族的代表,它能够取代曹魏,依靠的是各世家大族的支持,所以西晋王朝也必须维护和调节各世家大族的利益。九品中正制正是调节世家大族之间的政治关系的平衡器,所以仍旧被沿用,但是其最初以德才品评士人的意义完全失去了。

据《通典·选举二》记载,“晋依魏氏九品之制,内官吏部尚书、司徒左长史,外官州有大中正,郡国有小中正,皆掌选举。若吏部选用,必下中正,征其人居及父祖官名”。因此,西晋的选官全被中正控制,吏部仅剩下使用权;而更重要的是,籍贯与父祖的职务成了仅有的标准。这样一来,能够进入仕途而做高官者,自然都是所谓门第高贵的世家大族子弟。于是,西晋官场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晋书·刘毅传》)的局面。

九品中正制发展到这般地步,吏治自然随腐败而溃坏。既然门第是决定能否入仕和官位高低乃至清浊的标准,那么世家子弟便无须培养品行与提高能力,做官以后也不必操劳政务;而庶族与寒门子弟要想入仕做官,就只能去攀附高门,贿赂权贵。正所谓“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晋书·刘毅传》)。这样,西晋建立之初,贪污腐败的风气就已弥漫官场,卖官鬻爵司空见惯。

对此,西晋开国君主晋武帝司马炎与司隶校尉刘毅的一段对话即是很好的注释:帝尝南郊,礼毕,喟然问毅曰:“卿以朕方汉何帝也?”对曰:“可方桓灵。”帝曰:“吾虽德不及古人,犹克己为政。……方之桓灵,其已甚乎!”对曰:“桓灵卖官,钱入官库;陛下卖官,钱入私门。以此言之,殆不如也。”

晋武帝带头卖官鬻爵,群下当然就不以贪赃为羞了。

贪官历代都有,并不稀奇,但西晋官场的贪官比比皆是,不胜枚举,而且是公然不讳的,这是历来少见的现象。西晋的贪官毫不隐讳自己财富之巨,他们不仅挥霍无度,而且互相比攀斗富。在这方面,大族石崇与王恺斗富,正是有名的例证。《晋书·石崇传》载:

晋武帝看到舅父王恺跟石崇斗富,不但不制止他们的奢侈行为,居然还帮舅父斗倒石崇,赐给舅父一株高二尺多的珊瑚树。王恺得到了这株珊瑚树,他把石崇请到家里来,请他观赏这株珊瑚树。石崇看是株珊瑚,鼻子里哼了一声,随手拿起一个铁如意,一下子就把珊瑚树打碎了。王恺见石崇打碎了他的珊瑚树,以为这是石崇妒忌他的富有,就跳起来一把揪住石崇,大声叫嚷说:“这是皇上赐给我的无价之宝,你赔我珊瑚树!”石崇冷笑一声,毫不在意地说:“你不用急,我马上赔你!”说着,叫手下人回家搬取他收藏的珊瑚树。其中高三四尺的就有六七株,像王恺那样二尺多高的更多。他叫人把珊瑚摆开,任凭王恺挑选……

由于皇帝纵容朝廷权贵贪腐斗富,功臣名将也不得不向朝中权贵低头行贿。杜预出身于名门,功勋卓著,在西晋平灭东吴的战争中担任主帅,然而他也曾贿赂朝廷贵要。西晋朝廷上下几乎无官不贪,而西晋政权也就无可救药了。

(供稿: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课题组,课题主持人:卜宪群)

江苏帝伊律师事务所 版权所有   苏ICP备13054741号
Copyright © 2013-2014 jsdyla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徐州金网
今日访问 次 昨日访问 次 本月访问 次 全部访问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